|
|
订阅社区杂志 |
多省份部署今年能源工作重点,释放哪些信号 |
(时间:2024/1/26 9:37:00) |
随着每年年初例行的省级能源工作会议陆续召开,新形势下如何统筹能源安全保供与清洁转型,再度成为考验各地的一道难题。
近期,山东、贵州、四川、安徽等多个省份接连召开省级能源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的能源工作重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大油气开发力度、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等表述,频繁出现在被划重点的工作序列中。
其中,安徽省能源工作会议提到,2024年是实现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统筹处理好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行业和产业、发展与安全、战略与策略的关系。要坚决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坚决推动能源清洁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国内能源工作的两个核心主题。从“十四五”中期能源目标实现情况来看,尽管能耗和碳排放指标完成有所滞后,但是依然会把安全稳定放在首位,先立后破。
用电量和装机量超预期
用电量常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2023年以来,全社会经济稳定恢复,行业复苏势头强劲,生产和消费等活动的增加,进一步提升了对电力的需求。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而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92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2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第二产业用电量607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用电量166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
这意味着,中国用电量增速连续四年高于GDP增速。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去年年初的预估,2023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显然需求侧实际已经超过该机构的预期。
不仅用电需求超预期,今年电力的新增装机量也表现强劲,尤其是可再生能源。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约3.3亿千瓦,总装机达到29亿千瓦、同比增长12.9%。尤其引人注意的是,2023年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年内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这也超过了中电联此前预估的“2023年全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5亿千瓦左右”。
电力需求和供应都在“往前冲”,那么我国电力“紧平衡”的局面改善得如何?从各地召开的能源工作会议来看,能源和电力保供压力依然显著。
作为远近闻名的“水电大省”,四川在过去一直是“能源输出”的定点省份。但因极端天气导致特定时段水位下降、来水不足,近年来四川一度面临局部地区缺电限电的窘境。
今年四川省能源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立足全省能源发展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能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同时,会议将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放在了第一项任务,要求提速建设多能互补电源项目,大力实施互联互济重要电网工程。
“要清醒地看到,我省能源发展已由电力电量‘紧平衡’向‘双缺’、由‘能源输出’向‘送受并存’、由‘水电为主’向‘水风光一体’转变。”2023年11月,四川省省长黄强在迎峰度冬能源保供电视电话会议中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发展规划全面落地落实,彻底解决电力电量“双缺”问题,紧跟从“外送”到“消纳”供需形势,加力改变单一供给的电源结构,加快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不仅是四川省下一步的提升重心,也几乎成为贯穿各省市近年能源工作的主旋律。
山东全省能源工作会议把转型示范放在第一项重点任务,提出着力构建多元互补的新能源供给消纳、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保障、集约节约的能源综合利用、智慧融合的能源科技创新、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交流五个体系;其次是项目投资。
目标方面,山东提出,2024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以上、规模突破1亿千瓦;能源领域力争完成投资2000亿元。
如何看待能耗和碳排放目标“滞后”
2024年是实现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数据,中国在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等指标上的进展落后于预期。因此,今年各地是否会在这方面有所追赶动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国家发改委上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显示,中国“十四五”规划的20项主要指标中,4项指标提前实现,12项指标的实现情况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另有4项指标的进展滞后于预期,包括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以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十四五”规划纲要于2021年3月公布。中国提出的目标是:到“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结束时,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
截至目前,2023年的单位GDP能源消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尚未公布。而去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较上年降速明显放缓。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大地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两项指标降速放缓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经济增速放缓。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例,其计算方式为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除以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因此也会受到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直接影响。二是近年能源消费的增长,尤其是煤炭消费的增长。
“尽管之前疫情使得国内的服务业受到较大的影响,GDP的增长速度慢下来了,但基本的能源需求特别是和民生相关的能源需求还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使得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不甚理想。(两项指标降速放缓)这种情况属于短期的波动,具有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两个方面的特殊性。”周大地说。
多位业界人士表示,当前,我国正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这有效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以及统筹经济发展和减排,也在客观上使得各地的能耗强度指标没有“被卡得特别严”。在碳排放方面,由于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是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60%,因此全国煤炭开采和消费的增长也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之波动。
下一步,林伯强认为,虽然“十四五”前段时期的能耗和碳排放强度目标降幅不佳,但是距离“五年算一次总账”还有两年时间,足以加把劲把之前的欠账补回来。在此过程中,先破后立、平稳转型,仍然是各地需要坚持的原则。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2023年9月到10月,国家发改委环资司曾就“十四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展滞后,约谈湖北、陕西、甘肃、青海、浙江、安徽、广东、重庆八个省市的节能主管部门人士。约谈强调,能耗强度下降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标志。有关地区节能主管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紧盯“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按年度按季度强化进度管理,分地市、分行业、分企业全面摸排能源消耗、投入产出、成本效益。
为推动上述三项约束性指标按期完成,《评估报告》也提出多项措施。一方面,完善能耗及碳排放强度管控政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另一方面,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同时,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