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十二五节能环保|电力节能|节能服务|节能电机|十三五|十四五|政务动态|冶金|电力节能产品及技术|煤炭
节能锅炉|新能源|节能通用机械|暖通制冷|通用节能装置|光伏|绿色照明|国际视野|十大节能工程|企业动态
专业论文|人物访谈|推荐案例|变频器|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能源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万钢:把氢能产业纳入国家碳循环体系
(时间:2022/11/18 10:37:57)

  近日,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南海樵山文化中心和北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同步举行。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围绕“迈向氢能产业发展新征程”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万钢指出:氢能已经成为各领域相关规划制定的一个重要考量。我们下一步要聚焦“双碳”目标,把氢能产业纳入国家碳循环体系。
  万钢认为,目前氢能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燃料电池汽车这一大的应用市场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氢能的发展为实现绿色低碳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可以说,发展氢能已经成为各国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共同战略选择。”
  氢能顶层设计需加强
  我国在发展氢能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对我国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在氢能中长期规划的引领下,各部门不断出台绿氢产业发展政策。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其中提出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利用,开展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降低,氢能储输用产业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产业化发展,打造规模化的绿氢生产基地。
  中国和世界各国在氢能产业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2021年9月-2022年8月,全球共有15个国家间签署了氢能合作双边协议,中国也正在与德国、英国等国家展开氢能合作。
  虽然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围绕氢能布局,但在万钢看来,中国氢能的顶层设计依然不够。他指出:一方面,要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充分发挥国家碳循环体制机制作用,打造氢能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强化绿色氢能消费引导,探索构建绿氢碳足迹证书制度。另一方面,加快氢能产业碳市场建设,探索绿电交易、汽车产业积分交易等同国家碳市场的衔接机制,推动绿色氢能从制取到应用的产业全环节融入国家碳循环管理体系。
  氢能产业要形成多维连接
  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我国各地方都在布局氢能产业发展,氢能示范城市、氢走廊、氢能基地等说法层出不穷,但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是否要走分城市路线却不一定。或许加强各省之间的链接,形成合作关系更为重要。
  万钢表示,一方面,要推动氢能制取、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装备等全产业链、跨领域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拓展氢能燃料电池在道路、轨道交通、飞行系统、绿色化工、热电联产、备用电源、水上运输、深海潜器等各方面的应用。
  目前,国家和地方层面正在积极布局,破解氢能产业发展中的诸多难点。
  制氢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集中在“三北”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内蒙古、河北、宁夏、甘肃、新疆等地为主。2022年前三季度电解水制氢项目总计46个,也主要分布在上述地区。万钢认为,应推动跨界协同,拓展应用市场,破解电解水制氢产业技术难题。
  万钢表示,从长远来看,要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基础和关键技术,特别是电解水制氢、大规模的输运、长寿命的电堆、关键材料和部件等领域。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功率密度和系统集成度。此外,应着力破解储运、加注等系统性难题,例如车用氢罐标准、技术和产能落后,关键部件依赖进口,罐车运输面临运输成本和安全忧虑等。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晶澳科技与华能新能源签订战略 
  10月31日,晶澳科技与华能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华能新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力军,晶澳科技董事长靳保芳 
热点文章
·我国新能源汽车成为工业稳增长重要力量
·国家能源局:要切实抓好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工
·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哈电锅炉通过国家A级认证
·工信部批准立项首部退役光伏电站拆除及处置
·宁夏制定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工信部印发2022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
·倍福EtherCAT 测量端子模块在风场
·事关光伏,中央多部委6大利好齐发!
·霍尼韦尔发布氢能白皮书:氢能产业大有可为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80801894 合作电话:010-80801894 媒体联系:QQ 769209918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域名:www.gjjnhb.com www.gjjnhb.cn 中文域名:www.国际节能环保网.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