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生态环境部:为“十四五”环保划重点 |
(时间:2022/1/25 9:04:16) |
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副司长王开宇介绍了环境法规与标准相关情况,综合司副司长田成川和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分别介绍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相关情况,并共同回答记者提问,为“十四五”期间包括化工行业在内的工业企业的环保工作划出了重点。
这些规划应了解:强化生态环境立法 完善严惩重罚制度
别涛指出,“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立法工作力度之大、成果之丰硕前所未有。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生态环境各主要领域已经基本实现有法可依。
作为环保重点相关行业,化工界对“十四五”期间的生态环境立法无疑备加关注。别涛表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的立法正在谋划之中。生态环境部将按计划推动黄河保护、噪声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气候变化应对、生态环境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环保信用评价等重点领域立法。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相关立法的日益完善,化工等行业的环保工作将面临更加全面的挑战。黄河流域的能源、化工企业对此尤为关注。根据今年10月8日发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保护主要涉及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份。这些地区煤炭、石油资源丰富,化工产业庞大、企业众多,其中山东更是目前化工第一大省。
别涛强调,将完善严惩重罚制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惩重罚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积极推动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协同适用,构建以行政责任为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配合适用的法律责任体系,不断完善企业事业单位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进一步创新法律责任承担方式,有序扩大“双罚制”、按日计罚、信用惩戒等惩处机制的适用范围,积极探索生态修复、连带赔偿等新型法律责任承担机制。
此外,别涛表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从2018年在全国全面试行后,已完成阶段性的目标。各地严格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弥补行政处罚和行政责任追究的不足,破解企业造成污染、周边群众受害、最后政府买单的不合理局面。截至本月底,全国各地共办理了7600余件生态环境赔偿案件,涉及的赔偿金额超过90亿元,推动治理和修复了一批受损的生态环境。备受社会关注的青海木里煤矿非法开采生态破坏案件,正在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这番解读须重视:落实污染防治《意见》 打好8大标志战役
田成川对1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作了解读。他表示,理解《意见》要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
田成川指出,《意见》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接续攻坚。一是加强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二是加强“三水”统筹、陆海联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三是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同时,要着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和减污扩容协同发力,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田成川强调,要打好《意见》部署实施的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等8个标志性战役。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落实顶层设计。细化任务分解,抓紧编制8个标志性战役行动计划,进一步将路线图转化为时间表、施工图。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加强政策、机制、资源和力量统筹,细化实化攻坚战配套政策措施,开展跟踪调度和总结评估。三是加强指导帮扶。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攻坚机制,指导地方因地制宜细化落实举措。
这次发布得关注:落实中美气候宣言 实施甲烷行动计划
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于当地时间11月13日闭幕。陆新明表示,在大会的关键时刻,中美联合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承诺继续共同努力,并与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的实施,引起外媒“震惊”。
陆新明说,在与美双边合作方面,将尽快建立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持续开展政策技术交流,识别双方感兴趣的领域计划和项目,举行政府间和非政府专家会,促进地方政府、企业、智库、学者和其他专家的参与,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和气候技术创新。多位化工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对这一“参与”机会表示关注。受疫情和国际复杂环境影响,化工行业企业的进出口受到冲击。此次中国代表团的“神来之笔”给行业企业带来了信心。
此外,陆新明表示,作为落实中美联合宣言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推动开展控制甲烷排放行动。主要有5方面考虑:
一是开展甲烷排放控制研究。对国内甲烷排放控制现状进行充分的调研,在煤炭开采、农业、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研究制定有效的甲烷减排措施,促进甲烷回收利用和减排技术的发展。
二是推动出台中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建立煤炭、油气、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甲烷减排的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适时修订煤层气,也就是煤矿瓦斯排放标准,强化标准的实施,同时加强石油天然气开采,废弃物等领域甲烷排放控制和回收利用,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管理办法和相关方法学,支持具备条件的甲烷减排项目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利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开展甲烷减排。
三是加强重点领域甲烷排放的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推动重点设施甲烷排放数据收集和分析,开展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甲烷减排成效评估跟踪,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报告制度中甲烷相关数据的报告制度,不断提升甲烷排放数据质量。
四是鼓励先行先试。继续鼓励重点领域甲烷自愿减排行动,鼓励地方和行业企业开展甲烷排放控制合作,建立示范项目和工程,推动甲烷利用相关技术、装备和产业发展。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源资源化利用和污染物协同控制等多重效应。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在甲烷控制政策、技术、标准体系、甲烷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以及减排技术创新等方面与各方加强合作和交流。
这个表态要清楚:肯定减排交易权益 否定碳指标“地方保护”
据了解,近期有个别地方政府对本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提出了碳指标管控要求。比如要求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风光电项目所含的碳指标权限归其所有,且使用、交易须经市政府同意,收益归项目所在地等,在行业里引发争议。
对此,陆新明明确表示,第一,项目业主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地方政府无权对项目业主参与减排量交易的正当权益进行限制或收归己有。第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是全国性交易,地方不应该出台与国家有关政策相悖的“地方保护”政策。
陆新明说,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产生的减排量,我国已出台相关制度文件予以规范。2012年我国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支持对可再生能源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经核证后的减排量可进入市场交易,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生态保护补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还发挥了重要的抵销机制作用。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