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电力】国家电网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
(时间:2011-3-10 11:08:45) |
环境更美好,生活更精彩,城市更和谐……越来越多的人正感受到坚强智能电网所带来的好处。国家电网公司在近日召开的2011年科技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引领世界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初步建成全球电力行业的科技领军企业。这意味着我国智能电网技术正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再向“中国引领”转变。 形成世界首个 智能变电站系列技术标准 据了解,国家电网自2009年5月向社会公布“智能电网”发展计划以来,先后编制完成《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等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制定了15项智能变电站标准,申请专利126项,形成了世界首个智能变电站系列技术标准。 同时,国家电网已在26个省(区、市)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包括87座标准化充换电站、5179台充电机和7031台交流充电桩,减少对石油的消耗。国家电网还在25个省(区、市)建成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引导居民经济用电、合理用电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经过两年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在推动设备制造、清洁能源利用、低碳生活等方面均开始发挥显著作用。 今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国家电网将推广建设11类智能电网试点工程,其中包括接纳风电容量2000万千瓦。相关项目包括建成智能变电站67座;在19个城市核心区建成配电自动化系统;推广应用5000万具智能电表;新建173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完成25个智能小区/楼宇建设;推广建设6.2万户电力光纤到户;完成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制定智能电网标准88项。 加快“走出去”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2月17日,在国家电网的指导下,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与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NGCP),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订了智能电网战略合作备忘录,涵盖智能电网规划咨询、技术装备、标准及培训三方面内容;日前,中日双方就两国智能电网相关技术问题开展了交流,表达了对开展共青城智能电网项目的合作意愿;不久前,国家电网与美国电力公司签署协议,将共同推进特高压、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建设……这些都标志着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国际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事实上,世界智能电网的竞争早已全面展开,如美国的统一智能电网、欧盟的超级智能电网和我国的坚强智能电网计划。欧美主要侧重于电网真正的“智能化”,如分布式电能存储、多类型清洁能源的接入、智能电表的应用等。相比之下,国家电网提出的智能电网,则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共六个环节,更强调“一种以长距离、大容量输电为主要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 “一旦我们认识到发展智能电网的必要性,定下了发展方式和技术标准,发展必将很快,绝对会比美国和欧盟更快,再加上我们的起步并不晚,所以,我国在智能电网发展方面必将实现国际领先。”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曾表示。国家电网在2011年工作报告中已明确指出:“将加强国家电网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标准的国际化工作。” 加强自主创新 不断填补国内空白 2月16日,黑龙江省首座220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试点工程——220千伏拉东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施工在齐齐哈尔电业局正式拉开帷幕。此项工程是国家电网25个智能变电站工程最北试点,对于推动高寒地区老旧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作的广泛开展,提升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电网智能化水平将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国家电网在智能变电站关键设备研制与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方面不断填补国内空白,走出了一条“中国创造”之路。 同时,作为智能电网坚强“核心”的特高压技术,世界上既没有可以直接应用的特高压标准,也没有全面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可供借鉴,更没有商业化供货的特高压设备。对此,国家电网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联合攻关,高质量地完成了特高压交流科研课题118项,取得近400项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了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是当前全国“两会”的热点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羡崇提出了3条建议:“1、将‘加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国家应将坚强智能电网产业列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享受相关产业政策。各级政府应将建设用地、走廊资源、市政公共设施等相关规划与坚强智能电网规划相衔接,并出台制定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支持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3、政府加快形成有利于坚强智能电网效益发挥的电价传导和形成机制。”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