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节能服务产业再获“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 |
(时间:2014-1-16 9:06:10) |
节能服务产业再获政策扶持。1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发布消息称,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公告,进一步对落实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过程中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根据此公告,实施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企业或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撬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公告称,实施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企业,实行查账征收并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节能服务企业的分享型合同约定的效益分享期短于6年的,按实际分享期享受优惠。在优惠期限内转让所享受优惠的项目给其他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企业,受让企业可自项目受让之日起,在剩余期限内享受规定的优惠。 此外,还明确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等类项目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的通知》中列举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节能服务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始于2010年。当年底,税务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文件),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该通知中,对业界普遍关心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以及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过程中所涉及的资产税务处理问题、权属转移过程中的收入确认等问题,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鼓励企业运用先进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进一步规范与界定外部门对此类涉税项目的前置管理、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等问题,为征纳双方提供更加明晰的指引,切实将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堵塞税收漏洞,共同推动做好合同能源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财税[2010]110号文件规定基础上,有必要对落实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过程中涉及的具体管理问题加以明确。 政策加码或源于节能减排压力 实际上,早在去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多个部门就频频释放出加码节能服务产业政策扶持的信号。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赵家荣去年底表示,将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研究建立有力促进地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财政支持机制。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做大做强。 在去年年底举办的中国绿色创新展期间,财政部人士也透露,财政部将会调整政策,加大支持力度,研究进一步扩大对节能服务业的财政奖励资金范围、模式,同时,创新融资机制,优化环境,为节能服务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而业内普遍的观点是,节能减排进度落后于计划,节能减排严峻的形势是导致政策加码的直接原因。 “十一五”以来,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2007年的《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年的《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2012年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8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这些文件都意在要通过多种政策措施,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与此同时, 一系列政策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节能服务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财政奖励、税收优惠和会计制度完善等财税政策,支持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打造“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探索节能量交易等市场化节能机制。 将政策支持转化为实际利好 按照《“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要达到3000亿元。有预计称,未来5-10年是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黄金发展时期。业内人士分析,在政策利好的持续作用下,节能环保产业将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总产值增幅将继续超过30%。 在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相关负责人看来,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不仅为推进节能减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深化,节能服务产业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产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 “节能服务产业是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倒逼下蓬勃兴起的产业。该行业是为企业及项目在节能减排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的新兴行业。随着约束性指标分摊到重点用能企业头上,这些企业希望借助第三方机构实现节能减排的意愿非常强烈,这是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动力。”北京一节能服务企业负责人认为。 深圳一家节能服务企业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对节能服务企业是重大利好,但在实践中要避免无法“落地”的情况,要想将税收优惠政策转化成对节能服务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还需配套出台细化政策。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对节能项目及节能量的认定、申请减免手续的流程等多种因素也都影响着这一税收优惠政策能否真正惠及节能服务企业。 而在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委员会的一位资深人士看来,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近年来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大多数节能服务企业都各自为战,十分不利于行业资源共享,而且阻碍了我国节能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门除了给予优惠政策外,还需搭建平台,加强企业交流,实现节能技术共享。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