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突破用地瓶颈 中国将光伏板铺进沙漠腹地 |
(时间:2023/4/4 15:16:53) |
光伏,因实现“向太阳光要电能”,至今仍被坚信是人类可持续能源的未来。
多年来,在成效显著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支持下,中国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已经处于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发展阶段。然而,受光伏面板需最大程度接受太阳光能的特点需要,其对用地规模的需求也一度让发展光伏面临着绕不开的用地瓶颈。
如今,突破瓶颈正遇良机。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鼓励利用未利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选址建设大型光伏基地。
《通知》明确,光伏方阵用地不得占用耕地,占用其他农用地的,应根据实际合理控制,节约集约用地,尽量避免对生态和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光伏方阵用地涉及使用林地的,须采用林光互补模式,可使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的灌木林地以及其他区域覆盖度低于50%的灌木林地,不得采伐林木、割灌及破坏原有植被,不得将乔木林地、竹林地等采伐改造为灌木林地后架设光伏板等。同时,鼓励采用“草光互补”模式。
对于光伏产业布局在广袤的西北大地和沙漠、戈壁等地,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相较于平原和山地,地处西北地区的沙漠、戈壁地区,有着良好的风力和光照条件,进行风电、光伏开发,能够更好地形成规模效应,降低土地、基建、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成本。
“21世纪必然是新能源的发展世纪。新能源创新最重要的突破也是太阳能。”林伯强认为,太阳能领域创新将改变整个能源系统。光伏的研发与技术进步仍然需要充分的资金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政府需要继续提供包括用地、补贴等在内的政策设计和安排,以获取更多、更灵活的政策操作空间,立足长远地解决光伏长远可持续发展问题。
毕竟,政策的利好和倾斜将直接带动装机规模的增长。
有统计显示,大规模光伏产业应用和不断加强的技术研发力度促成了相关组件成本的大幅下降:2007年光伏组件价格为30元/瓦左右,10年后的2017年,价格已经降至2元/瓦以下。2022年,组件价格依旧徘徊在1.85元—2元/瓦之间,大致相当于累计装机每翻一倍,产品成本降低35%。
显然,装机规模的增加有赖于政策面的持续发力。实际上,“加快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也是2021年末我国多地出现拉闸限电以来,政府推进我国能源结构改革和升级,提升能源电力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建设能力的在用选项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彭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预计,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落地和深入实施,光伏引领电力产业发展会出现新一波利好,尤其是对加快转变电力结构以及电力发展方式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明确了新的机遇。
彭刚认为,政策到位有利于引领和加快完成新能源核心技术的突破,确保风能、光伏发电科学高效地投入并完善电力结构。毕竟,电力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命脉”,这对全国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