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西方媒体称,中国已经研发出安全性远超传统核电的技术,但中方核电专家加以否认。 针对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中国正在发展安全性能远超传统核电的“钍基熔盐反应堆系统”,《瞭望东方周刊》引述中国核电专家说,英国媒体的报道有点捕风捉影,作为第四代核电技术,钍基熔盐反应堆还在概念设计阶段,并不具备大规模工业推广的可行性。 不过,今年1月25日,作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启动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之一,“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已正式启动。其科学目标是用20年左右时间,研发出新一代核能系统,所有技术均达到中试水平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 一般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验证性核电站称为第一代,七八十年代标准化、系列化、批量建设的核电站称为第二代;第三代是指上世纪90年代开发研究成熟的先进轻水堆。 从安全角度看,第一代核电技术既无内安全壳,更无外安全壳,例如曾经发生核泄露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近期发生事故的日本福岛核电站可算第二代,有内安全壳,但无外安全壳;美国、法国以及中国已经掌握的AP1000核电技术属于第三代,其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冷却反应堆堆芯。 而“钍基熔盐反应堆”属于第四代核电技术。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钍基反应堆将极大地改变全世界的能源版图,标志着“世界能源战略领导地位正从墨守陈规的西方转向正在崛起的技术创新大国”。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等15位院士上书国务院,提到核能源“潜力股”钍金属的利用率为零。 与核燃料铀相比,钍具有高效、安全和储量丰富等特点。100吨钍燃料可以替代2亿5000万吨煤;钍反应堆有自救功能,可以避免日本福岛核电站那种因电子泵被海啸破坏而引发的连串灾难;中国已探明的钍工业储备量为28万6335吨,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同时,传统铀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中,有大量的易于生产核武器的核燃料钚-239,这使得核能的和平利用有了核武器扩散的风险。而燃烧钍-232产生核燃料铀-233的同时还伴生杂质铀-232,这使得钍-铀核燃料被国际公认为不适合发展核武器。 按照中科院制定的“核能中长期发展路线图”显示,在钍基核能系统方面,中国计划分三步走:到2015年集中力量加强钍铀循环和熔盐反应堆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在此后的2020年和2030年前后,力争完成10兆瓦的钍基熔盐原型堆和100兆瓦的示范堆。 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教授袁竹书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核能科研还是以开发应用热堆技术为主,储备包括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在内的第四代技术是必要的战略部署。 针对英国媒体报道中国正在发展安全性能远超传统核电的“钍基熔盐反应堆系统”,中国核电专家说,该报道有点捕风捉影,第四代核电技术还在概念设计阶段,不具备大规模工业推广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