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十二五节能环保|电力节能|节能服务|节能电机|十三五|十四五|政务动态|冶金|电力节能产品及技术|煤炭
节能锅炉|新能源|节能通用机械|暖通制冷|通用节能装置|光伏|绿色照明|国际视野|十大节能工程|企业动态
专业论文|人物访谈|推荐案例|变频器|
>>首页 >> 商业资讯 >> 人物访谈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
(时间:2023/1/3 10:55:06)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新的一年,如何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怎样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困难?怎样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本报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
  加大稳增长工作力度,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回稳向好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请问,工信部在促进2023年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方面有哪些考虑?
  金壮龙:2023年,我国工业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我们更应看到,我国完备产业体系和强大内需市场的优势突出,特别是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有效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居民消费潜力和产业升级动力,给工业经济的恢复发展带来重大积极影响。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稳增长政策供给和落实力度。近期,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17条政策举措,我们将加强部门协同、部省联动,落实落细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接续措施,充分释放政策累积效应,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工业经济加速恢复。
  二是聚焦重点行业和地区,稳住工业增长基本盘。针对机械、石化、汽车、电子等支柱行业,分业施策、分类研究制定稳增长工作措施。针对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加大培育支持力度。支持工业大省“勇挑大梁”、多做贡献。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协同效应,形成更多经济增长极。
  三是全面实施“十四五”系列规划,提振制造业有效投资。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专项,组织地方和有关方面抓紧论证,尽早启动实施。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等稳投资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瞄准高端、智能、绿色发展加大投入。深化产融合作,充分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强制造业重大外资项目服务保障。
  四是积极扩大消费,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着力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实施新能源汽车领跑强基工程。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开展百城千企进万家活动。推进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大力培育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发展。
  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工信部在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有什么考虑,今年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金壮龙: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振兴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已形成完备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将聚焦自立自强,统筹发展和安全,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今年将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完善“揭榜挂帅”等市场化机制,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加快突破一批产业链短板瓶颈。扎实开展强链补链稳链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
  二是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再培育若干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急需基础产品,培育更多专注产业基础的优质企业。
  三是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移动通信行业领先优势,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进6G技术研发。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提升光伏产业竞争力,推动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鼓励采取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提高重点行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资源掌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效率效益。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落实工业领域以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五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物联网、车联网、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培育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在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谋划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全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工信部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困难方面成效如何,2023年还将采取哪些新的举措?

  金壮龙:去年以来,在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出台了一系列纾困解难的政策措施,助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1—11月,规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2023年,中小企业平稳发展的困难挑战依然较大,我们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强化政策惠企、环境活企、服务助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全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健全中小企业法规政策体系,持续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和中小企业发展综合督查,开展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生效。
  二是加大纾困帮扶力度。协调推动阶段性惠企政策接续与完善,出台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的若干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三是促进专精特新发展。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到2023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8万家、“小巨人”企业超过1万家。
  四是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出台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完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服务标准,推动更多优质服务直达中小企业。
  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化双多边交流合作机制,建设一批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打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国际合作品牌,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聚焦技术创新突破和应用拓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进展,2023年工信部有何举措?

  金壮龙: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总体规模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作用日趋凸显。今年,我们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和应用拓展为主攻方向,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千兆城市建设行动,深化5G、千兆光网建设。研究制定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行动计划,统筹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IPv6性能和服务能力,完善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布局,加快车联网部署应用。
  二是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聚焦集成电路、5G、新型显示、关键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智能制造装备供给水平。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主体。
  三是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深入推进5G扬帆行动计划,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实施智能制造合作伙伴计划和标准领航行动,壮大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产业,建设一批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
  四是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贯彻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法律法规,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制度规范和标准,增强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型融合领域安全保障能力。
  五是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创新电信市场监管,推广优化服务措施。指导督促平台企业合规发展,构建开放合作、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全面加强用户权益保护,协同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中国节能与中国电建签署战略合 
  12月28日下午,中国节能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 
热点文章
·连云港4.8万盏节能路灯助力智慧照明
·中国节能与中国电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陕西加速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
·广东珠海开启全域光伏发电新征程
·《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安徽有序开展“碳达峰十二大行动”
·海南省公示2022年国家工业节能监察结果
·海尔中央空调获ESG文化传承创新企业奖
·国务院国资委:对72家中企节能降碳考核
·我国高端电力装备研发获重大成果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80801894 合作电话:010-80801894 媒体联系:QQ 769209918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域名:www.gjjnhb.com www.gjjnhb.cn 中文域名:www.国际节能环保网.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