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正推广得如火如荼,节能企业眼看就要步入一个大展宏图的黄金时期。然而纵观国内市场,EMC事业仍旧发展低于预期,节能概念尚未得到普遍企业认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有发展空间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陷入尴尬的瓶颈位置?为什么在国外蓬勃发展的EMC来到中国变得步履蹒跚?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照明网特地采访了三基欧能的李国强总经理,请他以一个资深业界人士的角度剖析了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曲折发展历程。 国际节能环保网:请李总简单谈谈EMC的历史和特征,还有三基欧能现在推行的EMC模式。 李总:“合同能源管理”(EMC)这一节能投资的新机制、新模式是在上世纪70年代发生“世界能源危机”时发轫于北美,80年代盛行于欧陆,引入我国已愈十年。EMC模式产生的初衷是为了让用户规避在节能改造中的技术选型风险和成本投入风险。在节能改造中,情形往往是用户有节能降耗的意愿,但受制于跨行业的认知局限,不了解为数众多的节能技术或产品的适用性,很难选准适合自身需求特点的节能技术或产品,这就产生了技术选型风险。 如果用户按照自身对节能技术或产品的有限认知进行节能改造投入,是否能够如愿得到预期的节能效益,存在太多变数,这就是成本投入风险。用户经过多次事倍功半的尝试,其结果还是四顾茫然,无所适从。于是按照“需求拉动供应”的市场经济法则,专业从事节能改造的能源管理公司(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 简称EMCo)和EMC模式就应运而生。 EMCo凭藉自身对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全面了解,参照BOT模式,双方签约按照“节能设备投入—项目管理维护—节能设备和节能效益无偿转让”的流程,为用户承担节能改造的前期投入风险,通过分享节能效益来实现投入回报,这就是EMC模式。按照EMC模式,用户实现了零投入、零风险,所要付出的仅是节能改造后已实现的节能效益的分享,是原先必须支付成本的部分转让。 现在三基欧能有以下几种合同能源管理的商务模式: 1、节能效益支付型: 用户委托EMC实施节能改造工程,先期支付一定比例预付款,余额由节能效益全额支付。 2、节能量保证型:将节能改造工程产生的节能量作为EMCo的承诺列入能源管理合同,工程投入由EMC和用户共同承担,工程竣工后经有关部门检测达到合同所约定的节能量使,用户随即支付节能改造工程的余款。 3、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改造的前期投入由EMC支付,在合同期内,EMC获取节能改造后带来的节能降耗收益,合同期满后,节能施及节能降耗收益全部归用户所有。 4、能源费用长期托管型: 用户全部能源费用交由EMC管理,节能设备长期的管理、维护、更新、改造再投入均由EMC承担,用户零投资。EMC与用户长期合作,节能改造工程所带来的收益由EMC公司与用户按比例长期享用。 EMC的上述经营方式就是“合同能源管理”,与用户签订的上述契约关系被称之为能源管理合同。从 EMC的经营方式可以看出其它的特点:EMC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推销产品、设备或技术,而是销售节能项目。由于EMC向用户承诺和保证节能量,因此实际上EMC为用户承担了节能项目的风险。EMC实施节能项目的成败关键在于对项目风险的节能分析和管理。 国际节能环保网:你怎么看中国现在的节能市场? 李总:EMC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拓平了节能推广中的非市场因素障碍,实现了参与各方的多赢格局,确实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投资新机制、新模式,在市场机制健全的欧美得到迅速推广,成为节能投资的主流模式。但在尚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国内,EMC模式推广却遇到了难以预见的种种暗礁,十年来蹒跚而行,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既有体制上的滞后,也有认识上的差异。其状况正如那篇综合报道的题目所言:合同能源管理——看上去很美。 国际节能环保网:当下我国的EMC模式推广障碍集中表现在哪里?请结合三基欧能的工程实例谈谈。 李总:举例说来,上海三基欧能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以自主创新精神,独立研发的上海市节能产品——T6节能环保荧光灯,以其优异的节能效果和出色的光源品质,着力精耕于照明节能改造领域已有多年。T6荧光灯的产品技术经中科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的科技咨询查新,结论是“项目具有创新性,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在T6荧光灯的推广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用户对技术风险和投入风险顾虑的情形。而EMC模式的发轫初衷正是要打消节能产品用户的此种顾虑。 当三基欧能提议按照EMC模式进行商务合作,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用户的顾虑,由此推进了节能改造项目的合作。如采用节能效益分享型的有:浦东新区元培学校项目、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项目等,更多的项目是采用了EMC的简易模式——节能量保证型,如虹桥国际机场项目、上海龙之梦购物中心项目、上海八万人体育场项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项目、富豪环球东亚酒店项目等。 但上述成功合作的项目仅占T6荧光灯推广项目中的一成而已,更多EMC项目却搁浅了,要么转而采用直接购买产品的方式,要么就迟迟没有下文,还有些项目初期合作成功后又半途变卦的。其原因有如下几种: 1、财务体制原因。如上海轨道交通的车站照明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电感式T8荧光灯,这类光源正是T6荧光灯的节能改造对象,项目评估也表明有着极佳的技术经济评价。但是采用收支两条线的财务体制却无法应用EMC模式,将节能效益作为节能改造投入的补偿支出。看着如此巨量的高耗能光源无法改造,只能徒叹奈何。类似项目还有的采用入驻用户分表制的商务楼,此类项目数量浩大。此类商务楼的照明装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依据分立电表承担照明费用的入驻用户无权改动,作为租户也无意改动照明装置,而拥有照明装置所有权的业主方因节能效益与己无关而缺乏改造的动力,EMC模式的双赢机制在此失效了。如何理顺体制,让EMC模式有用武之地,还需要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对此进行调整梳理。 2、融资成本原因。EMC模式对节能用户而言是工程初期的低投入或零投入,这样就需要能源管理公司(EMCo)垫付照明装置的投入成本。EMCo毕竟不是金融企业,其自身的垫资能力是有限的,于是项目贷款或项目融资就不可避免。但照明节能改造通常是项目多且散,融资额同其他大型节能项目相比明显偏小,而贷款或融资的操作成本却同其他项目等同。由此借贷双方中的借方是不屑一顾,而贷方却难以承受。针对照明节能改造项目融资,如何建立起小额融资的便捷通道,是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3、履约诚信原因。按照EMC模式合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节能用户的顾虑是打消了,但EMCo或融资方的顾虑却产生了,节能用户在获得节能收益后能否诚信履约按期支付节能收益,真是成了问题。于是融资方的对节能用户的资信调查评估成为不可或缺的程序,其实花费大量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进行资信调查评估,也未必能够有效地防止违约或毁约。 对于这个问题,建立银行监管账户可能是个解决思路,但现行的监管账户的设立和操作成本过高。能否设立专门适用于EMC的银行监管账户,是需要管理层关注和支持的。 4、资本时间价值的认识。通过EMC模式进行节能改造,规避了风险,减缓了现金流的压力,将一次性的风险投入变为舒缓平稳的效益分享,但分享总额会高于一次性投入额。长期多次的分享,其总额高于一次性投入额是商业常识,正如购房按揭一样,是由于风险承担和资本的时间价值的合理要求,也符合“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的市场经济原则。但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既没有认识到节能效益的实质,是对其因用能设备选型不合理而产生的沉没成本的挽回。而节能效益的分享是对挽回的沉没成本的部分转移支付,说白了,你所付出的原本就不是你的钱。这些管理者对资本的时间价值的认识也是不足的,甚至不承认资本的时间价值,对于EMC模式的分享总额高于一次性投入额总是不以为然,只愿意接受两者相等或略高的分享总额。这种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的要求是任何投资方都不会接受的,于是结果不是好事多磨,就成了一拍两散。三基欧能在吉林化纤项目上作了大量的前期投入,最终还是因上述原因无法达成共识,只能放弃。 由于上述原因还会蜕化为一些另类案例,如华日服装项目,按照EMC模式的效益分享型实施节能改造,三基欧能作为投入方兼能源管理方,华日服装为零投入。改造后节能效益明显,起先华日也乐意按期分享效益。但一年后华日提出变约,要求按照购销价一次性买断。三基欧能退忍成全。但EMC模式却行经半途、嘎然而止。综上所述,EMC模式在国内举步维艰是受制于多种原因,上述原因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这些掣肘因素的克服,是EMC模式能够在国内推广的必要条件。 国际节能环保网:从08年四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出台,到现在大张旗鼓的节能减排计划,政府对节能事业的支持显而易见,对此你又是怎样看的? 李总:三基欧能认为在当前全球危机冲击下,企业用户对节能降耗有着更迫切的需求。因为只有通过控制运营成本,企业才有更强的竞争力。当然,处于当前危机中的许多企业的现金流吃紧,对资金投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就更需要通过EMC来减缓投入压力。三基欧能也将通过优化三基欧能产品的成本结构,在保证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前提下,为用户更优惠的产品价格和服务质量,缩短用户的节能改造投入回报期,使得EMC更有用武之地。三基欧能相信在政府的节能减排及相应政策的支持下,通过管理层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深入改革,完善EMC运行所必须的配套措施,打通上述的运行瓶颈,EMC模式终将大行其道,打开节能减排的全新局面。 李国强先生简历
上海三基欧能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研发及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李国强先生
上海市标准化协会照明及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成员;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绿色照明专业组副组长、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节能顾问。“细管径节能直管荧光灯管”发明专利设计人;“带汞齐固定装置的荧光灯管”、 “带铝制灯头的T6细管径荧光灯管”、“带有高功率因素镇流器的荧光灯具”三项实用新型专利设计人。 李国强同志主要经历: 1983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自动化控制及电子工程系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专业。 1984年进入上海市液压泵厂技术员; 1991年常熟市宏大电光源厂开发部经理 主管一体化电子节能灯研发; 1995年上海利万家照明电器厂法人代表 主管产品研发 1999年上海宏彤灯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 2000年作为上海轻工进出口有限公司外聘电器设备专家赴德国参加大宗电器设备的选型及技术支持 2001年作为专业资深顾问赴西班牙参加照明灯饰学术交流会 2005年创立上海三基欧能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总工程师,主管产品、技术、研发。
主要成绩: 2004年12月22日,因在节能产品的开发、生产、评审及推广应用方面成绩卓著获“上海市节能产品评审委员会”颁发的银章表彰 2006年主持并起草了《T6双端三基色荧光灯管》企业标准Q/SNMW1-2006 2006年5月26日,设计了“细管径节能直管荧光灯管”发明专利,公告中 2007年10月17日,设计了“带汞齐固定装置的荧光灯管”实用新型专利,已获证书。 2007年10月10日 设计了“带铝制灯头的T6细管径荧光灯管”实用新型专利,已获证书 2007年2月研制成功了T6型手动、自动调光荧光灯,使公司产品从传统节能照明设备提升到了智能照明的新高度,上海东方卫视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