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深刻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团队选择从环境质量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等方向出发。7月7日,泉州高校“离子清源”“探寻印染污染,助力生态振兴”社会实践。
(一)寻访废水处理人才,关注产业发展
7月5日上午,团队抵达石狮鼎盛漂染织造有限公司,吴总热情接待并介绍了鼎盛漂染织造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的基本情况。随后,在吴总的带领下参观了纺织印染废水处理设备,吴总表示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才来到企业,助力绿色工业建设。

(二)探索废水处理工艺,体验处理工程
下午,小分队深入鼎盛漂染织造废水处理基地,实地调研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处理情况等。期间,团队成员还与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并学习厌氧处理工艺,体验印染污水处理工序、检测废水排放情况,通过对污水处理厂、净水处理厂的参观,建立全面和系统的感性认识,熟悉处理厂工艺流程,总体布置及处理构筑物的类型,构造特点,运行和维护情况。深刻体会到工作人员的不易,更加坚定了投入基层实践的决心。

(三)总结与感悟
最后在小队长张民朗的带领下开始了一天的座谈总结会,会中团队成员感触深刻,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在接下活动中,要认真了解纺织印染企业的发展,其中郭立樟表示:“从今天的实践中领悟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今天的实践真是物超所值。”
张艺伟说到:“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初步了解企业招聘和用人标准。现在需要我们尽快找准职业定位,提升就业危机意识,提前做好职业规划,避免后续就业的盲目性。”
邹钰琦说到:“当一进实践基地,挑战一直都在。在这次的活动中,我接触到很多很多的事物,发现了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需要青春力量,需要青年参与。”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在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小分队落实细节,把目光放到乡镇,以小见大,体悟生态振兴的丰硕成果。通过本次活动,小分队成员在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素质的同时,充分借助暑期大学生“三下乡”之机,积极投身生态振兴战略行动,在实践活动中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