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河北吴桥县六旬老人七年研发无烟锅炉获专利 |
(时间:2014-3-13 10:08:14) |
“大家都说我是‘怪人’,我只是爱研究。”河北吴桥县62岁的张铁民笑着说,自己脑子里充满奇思妙想,在八旬老搭档的支持下,他从工厂退休后一直致力于研发节能减排无烟锅炉,七年“磨”一炉,并获得了专利。张铁民已经为6家单位免费改造了锅炉。他感慨道,自己与煤炉技改有扯不断的情缘。 六旬老人爱“捣鼓” 7年前,张铁民望着自家炉子突然灵光一闪:炉子通常是火向上着,烟往上冒。可不可以逆向思维,让火往下着,将烟消耗在炉内呢?老一辈儿用的火盆给了他灵感,他马上着手实验。张铁民先拿自家三个炉子“开刀”,拉来电焊机、钢板、砂轮机,在院子里把炉子挨个“开膛破肚”,填上煤看燃烧情况,看烟如何产生,又去了哪里。 张铁民爱炉成痴,醉心于煤炉改造,家人不理解,外人也说他搞“邪门歪道”。“小炉子蕴藏大学问,现在雾霾这么严重,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关系到咱老百姓健康的大事!”张铁民说,自己从年轻就是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依旧埋首做实验,废寝忘食不觉辛苦,更不在意一天下来,灰头土脸,煤粉满身。 研发无烟锅炉获专利 自己“捣鼓”创新谈何容易?张铁民屡败屡战,从反反复复的实验中积累经验,慢慢理清了思路。他在锅炉中加了自制节能器,以便使现有锅炉产生的生烟、废气和异味通过高温炭火层进行再次燃烧,最大程度减少烟尘和气味,实现气化、碳化、排污、消毒、灭菌、清洁环境和净化空气,节约能源,减轻环境污染。 张铁民把自己的燃烧新工艺运用到本县一家锅炉厂,吴桥县环境监测站出具的监测报告显示,锅炉改造后,排放物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煤灰还含有8种植物所需元素,可作肥料。锅炉工也很满意这种锅炉创新,因为锅炉改造后不用频繁添煤,蓄满一炉就不用管了,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锅炉升级了,我们厂一冬天比往年省了足足5吨煤。”该锅炉厂厂长笑着对记者说。 2010年5月,张铁民为自己的节能减排无烟锅炉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研发路上老友相帮 是什么支撑着张铁民走过漫漫7年技改路?他笑答:一个是信念,一个是朋友。这里说的朋友,就是近80岁的退休干部聂文俊。“在我最无助时,聂文俊一直在旁边鼓励我,说咱搞这项研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千万不能放弃。”张铁民动情地说,自己一有什么新想法,总是第一个告诉聂文俊,两人共同商议。有时为了确定一个技改方案,两位认真的老人常常从各抒己见演变成高声争论,嗓门大得邻居都赶来“劝架”,以为他们吵起来了。“我认定张铁民的燃烧新工艺在科学上说得通,也很有实用推广价值。”聂文俊告诉记者,他陪着张铁民上北京,下禹城,跑研讨会,找专家,为这项新发明添“羽翼”,找“婆家”。 免费为锅炉改造升级 “我希望自己的专利能广泛运用到燃煤炉具上。”张铁民说,获得专利后,他和聂文俊又忙起了新技术的推广。人们接纳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张铁民拿着监测报告和专利证书一家家跑工厂单位,要求为他们免费改造锅炉。即便是义务改造,张铁民仍遭遇了很多冷漠和不信任。“我现在已经为6家单位改造了锅炉,分文不取,只想验证自己的工艺靠谱,为老旧设备更新换代,让空气多些清新,少些雾霾!”张铁民说。“看到我的专利被慢慢接纳,过去冒蓝烟、费用高、污染大的锅炉旧貌换新颜,我心里比喝了蜜还甜!”张铁民开心地笑了。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