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说Osram卖了又要卖的新闻了,GE照明最近退出亚洲及拉美市场的消息也刚刚褪去余温。今年初Toshiba悄然将在华照明业务卖给了康佳,还有沸沸扬扬的Philips LED器件公司Lumileds出售被阻。 至此,传统四大照明巨头,以各自的姿势,意欲换幕,或者,是谢幕? 你一定也听说不止一家中国LED上市公司宣布要转型,不懂为什么,他们去做教育了。 你也时不时听到中国某LED相关公司倒闭老板跑路。员工拉黑白横幅讨薪,供应商围堵工厂的新闻,几乎每隔一两个月都会。 据说LED被中国做烂,陷入质量没有底线,价格无序竞争的泥潭。 同是天涯沦落人,地主家没有余粮,无产阶级也不好过。 怎么会这样子?昨天还闪闪发光的LED新兴产业,如今却有流星坠地的态势。LED,未来还会好吗? 产业困境的底层逻辑 你怪从业者,说是奸商无良。 你怪行业,说是过度竞争。 你怪国家,说是标准缺失。 都对。 行星运行背后,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生物进化背后,是基因的遗传与变异。 LED产业困境背后,底层逻辑是什么? 试着以这个的视角,从常识出发,探索底层逻辑与内在矛盾,解答这个问。 1:产品性能过剩 宜家的球泡灯,两个14块9毛,标注寿命是15000小时。

15000小时是什么概念呢?一天两个小时,管用20年,一天4个小时,管用10年。就是说,你今天花150块从宜家买了20个LED灯回家,下一次购买的时间,是10年后。单次购买金额太小,二次购买时间太长!LED性能过剩,和二次购买周期,是产业一个内在矛盾。 还有很多寿命大大长于15000小时的LED灯。家庭装修10年左右一次,重新装修了灯还不坏,好过头了。 你说商业照明也许不一样。按照一天16个小时计算,3年17500个小时。一般商业场所3年也要装修了。何况,很多店都支撑不到3年。 LED性能过剩,和应用场所的寿命,是产业的另外一个矛盾。所以,消费者宁愿买差一点便宜一点的灯,不愿意买寿命过剩的LED灯。 消费者愿意为低价买单,不愿意为过剩的寿命买单。不要怪商家无良,压缩成本生产短命的LED照明,这是市场的需求。 这也顺道解释了,寿命不及LED球泡灯一半的LED灯丝灯,出人意料市场大热。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白炽灯外形的需求惯性,寿命是白炽灯的三倍,够了。 LED过剩的性能,并不是一般照明市场的需求。 2:产能过剩 LED产品的价格,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下跌,这个如何做到的?你说,这是产业链互相压榨的结果。 灯具厂商挤压LED上游厂商,上游厂商再往上游挤压。降价,账期,整条产业链紧绷,苦不堪言。是什么原因,让产业链一环环相爱相杀?价格的下跌,回到经济学的常识,是供过于求。 LED产业的供过于求,不是因为市场需求下降,市场对光的需求,趋势上是上升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速度大于市场需求增长。 半导体有摩尔定律,LED有Haizt定律。

Haitz定律:每流明价格,每隔10年降到1/10;单个器件光通量,每10年提升20倍。 从材料到设备工艺,技术的进步驱动Haitz定律。 你看LED产业,高度机器自动化,几乎没有其它产业有这样的自动化水平。因为LED生逢其时,从2006年开始,吃着自动化的全家桶,度过快速成长的青春期。完全没有传统半导体行业非自动化的历史包袱。 从LED芯片到封装到整灯生产,都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想象一下固晶机每0.25秒就能打好一颗芯片,那挥舞的机械臂。高度自动化,带来的结果是,产能的增加只是投钱的问题。而且,机器的单位时间产能(UPH)也以一定的速率在提升。 LED行业的竞争,其实是机器的竞争。行业集中是趋势,因为机器具有规模效益。中小规模的公司倒闭还会继续,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机器。 LED,未来还会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