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冶金】马钢积极推进“对标挖潜、降本增效” |
(时间:2009/8/4 9:09:38) |
5月份止亏,6月份开始盈利,马钢在连续7个月亏损的情况下,生产经营终于企稳向好。这一新的转机从何而来?7月27日,马钢召开“对标挖潜、降本增效”经验交流会,会上安排5家采用不同寻常降本之策的单位,介绍了各自降本增效的成功做法。 不讲客观不讲条件不留余地 今年3月,马钢面对金融危机的深度冲击和钢铁产能的严重过剩,下达了20亿元的降本计划。5月,为进一步提升抗御市场风险能力,马钢又追加了16亿元的降本计划,并全部纳入各单位的硬性考核之中。这意味着全公司每月承担着4亿元的降本计划,其数目之大、考核之严、态度之硬,在马钢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冷酷的市场形势下,马钢一钢轧总厂不等不靠,敢于排除畏难情绪,提出了“对标挖潜、降本增效,不讲客观、不讲条件、不留余地”的口号。 “三不政策”使他们很快找到、找准降本增效的主攻方向。细化管理、指标攻关、均衡稳定生产,对照各类指标的理论值与实际值之差,分析差值原因,寻找降本空间……一系列严格有效的措施和动真格的捆绑考核,把职工的命运与企业的前途紧紧连在了一起。5月份,该厂降本2110.9万元,6月份降本2189.01万元,上半年累计降本8767万元。与去年相比,修理费6个月下降600万元,钢铁料消耗下降3432万元(吨钢下降10kg),吨钢下降了82元,成为马钢降本增效的大户。 精细管理创新管理提升管理 近年来,马钢热电总厂立足于企业内部,抓管理,练内功,挖潜力,推动各类经济技术指标的持续改进,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机组连续运行小时、年利用小时、自发电比例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现有装备潜力基本挖尽、产能完全释放的情况下,如何不折不扣地完成马钢下达的降本增效任务?他们确立了“精细管理降成本、创新管理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并及时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和生产中。 针对新、老两区生产及未来发展跨区域管理的格局,他们将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状况与电力行业、冶金行业自备电厂中具有代表性的宝钢、鞍钢电厂进行纵横对比分析,借鉴兄弟企业好的做法,撤销了原有的运行分厂,建立了以发电一、二分厂为主,综保、燃运分厂为辅的格局,实行分厂厂长全面负责制。同时针对该厂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高电压”的运行特点,强化生产过程的安全预防控制和管理,坚持开展专业梳理和缺陷排查。 为推动指标晋等升级,该厂创新生产管理模式,通过变动成本12个子项目和近百个运行技术指标的逐一分析和反复梳理,把高炉煤气掺烧比例、排烟温度、厂用电率、飞灰含碳量、高加投入率等作为生产运行的重点指标,并设定指标升级目标,用值际竞赛、小指标考核保证兑现。他们还通过调整运行方式对影响成本的各类指标进行优化,根据峰、谷、平不同电价实行错峰用电,每天节电超过5000千瓦时。此外,积极探索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通过技术论证,将CCPP空气滤清器等用国产化替代,每年节约费用300万元。 市场为导向技术为支撑效益为目标 生产汽车板是钢铁企业开发高等级产品的标志之一,也是各企业通过高端产品开发、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一个有效手段。近年来,马钢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效益为目标,加大汽车板的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汽车整车用板批量化生产,有效拓宽了市场空间,提升了马钢产品的市场形象。 建立服务组客户经理,是马钢服务汽车行业、满足汽车行业需求的一个创新型举措。该客户经理一是负责市场调研和客户关系的协调工作,按月完成“研产销”工作组下达的次月订单接洽量,收集客户日常信息,进行本地区用户档案的建立工作,并实时更新,组织本地区“研产销”服务组的订单接洽和产品使用跟踪与服务。二是产品在客户调试过程中,必须到现场进行使用情况跟踪、技术服务,并在工作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向工作组办公室提交相关报告。三是组织本地区产品质量异议处理,并在工作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提交相关报告。四是负责按月向工作组提交月度总结和当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