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冶金】包钢:强化管理降成本 技术创新增效益 |
(时间:2009/6/10 9:26:51) |
2009年是炼钢厂的“成本年”。“多年来,包钢炼钢厂一直把降低成本作为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下,炼钢厂把2009年确定为’成本年’,突出强化管理、技术创新,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实现降低成本增效益、科学发展保增长的目标。”炼钢厂厂长赵殿清一语道出炼钢厂“成本年”的目的和意义。 强化管理降成本 在炼钢人的意识中,成本是个涉及面极广的大概念,不仅仅指生产中的费用、能源、备件乃至机关办公等方方面面,控制成本必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发挥管理作用尤为重要。每月召开一次由厂长牵头、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分析会,这在炼钢厂已经成为一种雷打不动的制度。2009年,炼钢厂成本分析会又有了新变化,从最初分析各部门不同种类的消耗,逐渐过渡到生产每一个钢种都要对其成本消耗进行分析,成本控制更加严格。赵殿清认为:“通过成本分析会,各部室对每个月生产成本的消耗情况进行总结,每一个部门的每一笔消耗都一目了然;同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做出下个月的成本计划和整改措施,成本核算更加细化,在各部门、各环节成本消耗得到控制的同时,成本意识也在潜移默化间在炼钢人的心中扎了根。” 在成本分析会的促动下,炼钢厂的成本管理逐步深入,各个环节降成本措施频出。采购上,炼钢厂对耐火材料、原辅材料实施招投标,确保所采购原辅材料质优价廉。同时,在成功实施了扁坯、小方坯及方圆坯铸机中间包耐火材料整体承包的基础上,炼钢厂又大胆进行了“5号铸机中间包耐火材料整体承包”,引入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采购费用。整体承包给炼钢厂带来了巨大效益,炼钢厂一鼓作气将承包制延伸到设备检修维护中,成功实现了维修费用的有效控制。生产中,炼钢厂实行生产消耗控制“化整为零”,在设备、工艺管理区域设立专业技术主管岗位,对所管辖区域成本和消耗负责,明确职责、奖优罚劣。针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消耗,炼钢厂从铁合金等原辅材料入厂入手,制定了严格的制度,每月不定期对铁合金等原辅材料进行质量检查。 生产过程中,炼钢厂要求所有渣罐中不允许有废钢残铁,生产检修中产生的废钢也尽可能地使用,控制钢铁料流失,坚决杜绝浪费现象。 钢铁产业是高耗能产业。水、电等能源消耗也成为成本消耗中的重头。近年来,节能技术、节能装置越来越受到炼钢厂的重视。炼钢厂先后进行了5号铸机、方圆坯铸机振动台改造等一系列节能改造。目前,炼钢厂智能节电控制系统正在扁坯低压泵站进行试验。仅一个月的时间,该项目就已显现出巨大的节电潜力,节电效率达50.2%。炼钢厂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照此计算,每台智能节电控制系统每年可节约电费达13.7万元。同时,炼钢厂吊车无触点电气控制系统改造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造后吊车的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 技术创新增效益 吨钢综合能耗、钢铁料消耗、综合成材率等是考核钢铁企业生产水平的硬性指标,炼钢人也瞄准了这块“蛋糕”。“实际生产中吨钢消耗钢铁料每降低1公斤,就可节约生产成本1.79元。降低生产中的钢铁料、合金的消耗对炼钢厂降本增效意义重大。”赵殿清感慨地说。在铁水资源有限和满足热平衡工艺要求的前提下,炼钢厂加大废钢加入量,努力降低铁钢比,减少铁水消耗。在配加合金时,炼钢厂要求尽量靠近中下限值。“这样做能否保证成本降低的同时效益不受影响?”面对记者的疑惑,赵殿清展示出一份钢轨用钢坯的成分及质量指标表,上面清楚地显示出在成本降低、效益增加的同时,产品质量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赵殿清向解释道:“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技术经济指标,不仅仅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挖掘技术人员的技术提升空间。在保证钢种性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靠近中下限值配加合金,生产操作难度加大,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炼钢厂要承担一定的生产风险,但通过这种手段减少合金加入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从公司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是值得的。”1至4月份,炼钢厂吨钢合金消耗同比降低0.32千克,节约成本达190万元。同时,炼钢厂还通过减少过氧化钢、提高连浇炉数、加强自动化炼钢和时序控制、降低非计划钢、提高钢种命中率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等手段来提高效益。 1至4月份,炼钢厂降本增效超计划3266万元完成了公司的考核指标。目前,炼钢厂重点项目——4号、5号转炉易地扩容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新建4号、5号转炉采用副枪检测、干法除尘等新技术、新工艺,将进一步提高冶炼终点目标命中率,降低能耗和成本,同时提高煤气回收量,实现负能炼钢。4号、5号转炉投产后,炼钢厂产量和效益将大幅提升,实现降成本与增效益的双赢。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