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十四五节能环保|电力节能|节能服务|节能电机|十三五|十四五|政务动态|冶金|电力节能产品及技术|煤炭
节能锅炉|新能源|节能通用机械|暖通制冷|通用节能装置|光伏|绿色照明|国际视野|十大节能工程|企业动态
专业论文|人物访谈|推荐案例|变频器|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能源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双碳”之路应展现中国智慧
(时间:2023/5/9 11:48:12)

 如何完成好碳达峰碳中和这项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首要的是应有自己的技术路线和舆论导向。由于双碳工作的实质核心是能源的选择,就更应有展现中国智慧的主张。当前应强化我国化石能源的优势,坚持煤炭主导能源的地位。不应只受西方声音的主导和技术限制而受制与人,更不能作茧自缚,走偏能源选择的路。当然,这种自主的行为并不影响对西方的借鉴,以及对现有能源知识的突破。

 当前大力提倡的新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氢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空气中的太阳辐射热能和从空气中取氧以及利用可燃冰、干热岩等都是属于无碳能源,都是值得研究和发展的与主导能源配套的新能源,自然可以减碳且使用占比会不断提高。但在中国的国情下,在可预见的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们仍将是作为化石能源为主导能源体系的重要补充,而且还要以和平环境和能公平自由交易为实现条件。所以,现行的各类新能源有研究和发展的空间,但未来主导能源的研究发展方向应是可控热核能源,舍本逐末地追求一时的热门终不能长久。现行的新能源几十年后将依然是可控热核能源为主导能源体系的有益补充,有的可能还会被限制使用,甚至被淘汰。因为现行已知的新能源也是有硬制约短板的,其基本特征是需要面积来保证,分布不均且能源密度低。中国可利用土地的稀缺,制约了这些能源的扩张。此外,中国人口众多,实体企业多,使这些能源供应力不从心。但是这些新能源在西方一些国家是可能成为主导能源的,我们不能以此就对标照搬。

 双碳工作先是要碳达峰。这个峰就应包括煤炭为主导能源布局时所需碳的排放,当然这是要以限制原煤使用为前提。我国早已具备通过综合、分级、循环、清洁利用将原煤“吃光用尽”的技术,一旦停止原煤直接使用,必还煤炭清洁能源和油气资源重要来源的本来面目。路径可在全国380多万个自然村分步骤实施中、小型分布式能源厂(即原煤加工厂)来实现从原煤到清洁煤的蜕变,也由此带动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以笔者曾为一个1800人的自然村做过能源设施农业方案为例:按该村年所需煤气145万立方米的量,反算需年干馏棠浦2号气煤3680吨。投资1250万元,年产品销售收入1831.45万元,年总成本费用1046.6万元,投资回收期3年,总投资利润率61.71%。产品中能源产品有年产焦油240吨,发电253万度,向90亩土地供能。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对这90亩可温控农业设施以种植广东菜心计算,仅5~10月生产5茬,每亩净产菜2000公斤,按每斤2.5元均价出售,每亩收入5万元。90亩地半年收入450万元,为每位村民创收2500元,即实现脱贫。这个工业加农业组成的能源设施农业,每年为每个村民提供万元纯收入。并由此把全体村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共同富裕之路。更重要的是,这是村民的自主行为,是工农联盟在实现乡村振兴即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式。这与依靠龙头企业而农民处于从属地位的发展形式截然不同。可见我国的碳达峰是要保障自身煤的能源秉赋和分布式煤能源布局的需要,确保我国能源的安全和独立,以保证不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时,都不被别人卡脖子,立于不败之地。现在一些地方尚未碳达峰,发展也并不充分,就人为制定碳排放指标,急于减碳来达成碳中和。这看似积极执行国家双碳政策,兑现对国际的承诺,实际上是对自身套上枷锁,对发展踩刹车。

 双碳背景下,对建设项目应当是优先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项目,提高新能源的供给能力,来达到减碳目标,而不是简单地用有无人定的碳指标来限制发展的方式来减碳。碳中和可与碳达峰同步开展,能促进快速达峰和降低峰值。但是碳中和显然是个渐进过程,依赖于科技的进展,重点是着力降低能耗、淘汰落后产能和提高无碳新能源的供给,最后真正实现的时间表取决于可控热核能源的研发进程。碳中和只是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利器,不是以限制消费、限制发展来减碳来中和,那反而成为发展的禁锢。

 做好“双碳”工作我国当然是面向全球学习别人,但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仰人抑己,否则何而为之?归根结底“双碳”是要选择无碳能源,最终取决于热核能源的发展上。一句话,“双碳”应走自己的路,展示出中国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国际节能环保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第一届世界“讲碳会”(深圳) 
    2023年3月17日下午,由长氢腾(深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龙岗区、华润置地城市 
热点文章
·松下集团战略携手清新资本,聚力“双碳”长
·我国海上光伏项目用海管理政策解读
·中国能建与中国节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事关屋顶光伏开发,海南行业协会发布新团体
·中国氢能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
·Intertek与CDP强强携手,共促企
·财政部修改印发《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
·欧盟力推绿色低碳法案,能源转型竞争加剧
·中国工程院煤炭绿色低碳发展工程科技论坛在
·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80801894 合作电话:010-80801894 媒体联系:QQ 769209918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域名:www.gjjnhb.com www.gjjnhb.cn 中文域名:www.国际节能环保网.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