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空调】分析外资空调品牌纷纷淡出中国的原因 |
(时间:2011-1-18 9:09:31) |
有消息人士近日透露,全国各区域经销商都准备放弃代理某韩资品牌空调。中西部和东北、华东地区代理商正在卖旺季留下的库存,苏宁、大中等家电连锁卖场已经不再进该品牌的货;华北代理商在结算库存;而该品牌空调早已撤出了华南地区。 据上述韩资品牌天津工厂的一位员工透露,该企业在华仅有的一个工厂,2010年全年空调内销出货量大约8万套,外销也仅仅150万套;而其同门另一品牌三星的中国工厂2010全年内销出货量已经达到25万套,外销260万套。 国内企业中,美的空调2010年内销量达到1300万套,外销1200万套。据了解,另一空调大佬格力全年的出货量也不低于2300万套。 去年9月,夏普空调在华退市的传闻呼声也很高。传闻称,夏普面向中国市场的生产工厂已停产,目前只生产一些出口到海外市场的订单。尽管夏普方面否认了这些传闻,称没有退出中国市场的计划。夏普相关负责人表示:“2010年4月,夏普成立中国本部,并派了常务级别的负责人进行管理。”以此来强调中国已经成为夏普最为重视的发展市场。但其并未透露任何有关夏普空调的发展计划,而其2010年市场零售量占比也仅仅有0.03%。当时业内人士分析,否认退出和其在中国市场尚有库存有关。若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经销商肯定会迅速退货,这不利于清理库存。 国内空调巨头“三足鼎立” 毋庸置疑,海尔、美的、格力这三家空调厂商在空调业界已是公认的“三大巨头”,有三分天下之势,占据着国内空调市场的半壁江山。特别是近些年,空调业有着“强者恒强”的趋势,在原有的市场份额上你争我夺,皆是来势汹汹。不仅大品牌如此,一些二线的空调品牌科龙、海信等也争先恐后的抢占着剩下的市场份额,并且在今年大品牌消化去年经济危机而留滞的空调库存的同时,趁机想来一场咸鱼翻身之战,空调市场的血雨腥风刮得比往常来的也更猛了一些。 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我国的空调也有着极大的竞争优势。近日,格力集团老总董明珠曾表示:“我的目标是,让世界记住格力的中文名字。”言及于此,必是对本土空调业有着极大的信心。众所周知,中国的空调出口业在世界上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像国人普遍用着诺基亚手机一样,世界上很多国家也用着我国生产的空调。 面对我国空调业的强大对手们,对想打入国内空调市场的外资企业来说,外来的和尚也难念经了。 新品更新速度慢 自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品牌就一直坚持高端路线。但随着空调产品在我国迅速普及,这种定位的制约效应也逐渐显现。高端市场一方面决定了较高的产品定价,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消费群体只能是小众市场。帕勒咨询机构资深董事罗清启表示,在技术实力已不再成为国内品牌的发展障碍时,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也逐渐显现出曲高和寡的疲态。 今年是上海日立成立的第18个年头,然而日立空调目前的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曾几何时,日立空调还以第一家向中国空调业输入现场生产工艺管理等规范的日资空调企业被行业所津津乐道,然而如今却由全国性品牌收缩为华东市场区域品牌,在空调行业高速增长的道路上沦落为“边缘化”品牌。数据显示,日立空调2010年前11个月的市场零售占比已经萎缩至0.53%,而2007年其市场份额已经超过40%。 据了解,国内品牌新品开发周期一般在6-8个月,而外资品牌却高达12个月。2010年,国内品牌全线发力变频产品,然而外资却鲜有举动,有些厂家销售的甚至是两年前的产品。国产品牌不断追求更新的产品、更新的技术,这些也成为国产品牌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如果外资品牌仍保持目前的产品及市场策略,这种差距还将加大。 战略调整收缩战线 不难看出,三菱、日立、大金等空调企业都在中国收缩战线。家电分析师刘步尘向记者表示,其实这些企业都在不断剥离制造业,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四大传统家电产品,外资在彩电上的投入还很大,但对于其他项目都已经慢慢地淡出,而未来也不排除这些企业也会淡出彩电领域。昔日的彩电贵族飞利浦将在华平板电视业务转手冠捷,而自身向生活电器服务商转型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还有一些企业的空调业务只是整个集团业务中的一个非常边缘化的部分,像东芝目前还有空调业务,但相较于电梯、发电业务等板块,空调业务贡献的市场份额微乎其微。东芝公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集团会保留一些面对消费者的终端产品,这对于提升整个品牌的形象有好处。 除了自身战略收缩,还有价格短板渠道劣势等因素也导致外资空调近年来发展不畅。 对中国市场“水土不服” 前段时间,几大空调品牌联合从国美撤柜,其中就包括LG、三星。有业内人士表示,主要原因是国美以撤柜相威胁,不允许这些品牌进入苏宁经营。并且,国美供应商抛出了“四不”精神,即:不参与苏宁联合报纸广告、不参与苏宁联合促销、不参与苏宁户外活动、不参与苏宁任何新店的开业活动。继而又抛出四条原则,提出厂家必须按市场份额比例进行资源分配,比如两家公司占据70%的市场份额,则厂家给其投入的资源必须达到70%。供应商认为这些规定损害了自身的利益,因此提出撤柜。 据一位卖场空调负责人透露,“三星空调撤柜还有一个原因是销售跟不上,在卖场销售数据里一直垫底。”三星最先开始在广州撤柜,随后其他二三级市场也陆续退出,“目前三星在华南市场已经没有渠道了”。不过他表示,三星不是单品类的品牌,全部撤出应该不可能,撤柜应该是战略上的收缩。 另外,三星高层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数码、平板、芯片等其他高科技领域,在空调领域,三星电子其实并没有真正地重视和投入,这也是三星空调撤柜华南的又一症结所在。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