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十二五节能环保|政务动态|冶金|电力节能产品及技术|煤炭|节能锅炉|新能源|节能通用机械|通用节能装置|暖通制冷
绿色照明|国际视野|十大节能工程|企业动态|专业论文|人物访谈|推荐案例|变频器|
>>首页 >> 商业资讯 >> 暖通制冷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空调】中央空调节能凸显 四问冰蓄冷
(时间:2011-4-22 8:48:37)
  引言:在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约为28%左右,占整个碳排放的30%---40%,且以每年5-7%的速度迅速增长。中央空调作为公共建筑领域的耗能大户,对建筑节能事业的作用不言而喻。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央空调的耗电量在建筑物总用电量中的占比高达60%左右!中央空调的节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一场中央空调节能技术的革命呼之欲出。 
  什么是冰蓄冷? 
  冰蓄冷技术,作为缓解用电供需矛盾的利器,节能手段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近年逐渐为社会所瞩目。 
  所谓冰蓄冷技术,就是在电力负荷很低的夜间,即用电低谷期,采用电制冷机制冰,将冷量以冰的方式储存起来;而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也就是用电高峰的时期,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从而满足建筑物空调负荷的需要,实现用电负荷的“移峰填谷”。通俗的说,就是利用夜间3毛多钱的电做白天1块多钱的事。最大限度实现中央空调用户能源运行费用节省。 
  冰蓄冷技术“不节能”? 
  在我国,冰蓄冷技术的节能功效一直伴随着争议,不少人认为,冰蓄冷技术虽然是在晚上消耗电能的,但单位制冷量使用的电量是一定的,并没有节能;同时,因为是使用的低谷电,所以享受低谷电价,只是实现了“节钱”。对于这一说法,有人专门做过这样的估算,针对我国每年新增约3亿平米的商务建筑物而言,如果全面使用商用建筑蓄冰空调系统,每年可为国家节电38.4亿元,节煤31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86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1.2万吨。同时,这一技术的实施还相当于为大气减少217万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种树474万亩。在这样的数据面前,我们不能否认,冰蓄冷技术是有巨大的节能潜力的。 
  2000000-6000=?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大概有3000亿-5000亿元的市场份额,而目前冰蓄冷空调一年的市场份额仅有15亿元左右。也就是说,200万个使用中央空调的建筑物中,蓄冷项目总计只有6000多个。 
  目前在发达国家,60%以上的建筑物都已使用冰蓄冷技术。据著名制冷空调专家、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许文发教授介绍,他早期曾考查过美国芝加哥一个城市区域供冷系统,6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共有4个冷站,城市集中供冷。其中芝加哥城市供冷三号冷站蓄冰量是12.5万冷吨时,电力负荷438兆瓦,每日制冰4700吨。“从芝加哥的案例我们看到了冰蓄冷技术的应用前景,建议立即在国内推广使用这一技术。” 
  冰蓄冷发展缓慢,前景堪忧? 
  虽然我国冰蓄冷技术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市场发展相对缓慢。但是冰蓄冷空调市场的发展前景却被业内专家及社会各界一致看好。“我国冰蓄冷空调市场已走向成熟。全国范围内近两年的工程量几乎等于前十年的总和,这本身已经足以说明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个数字仍以几何级数字向上递增……”中国建筑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制冷学会理事宋孝春如是说。蓄冷行业专家、天津大学教授张永铨也分析认为,随着国家逐步重视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强调突出抓好节能用电,电力及相关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运用价格工具和市场杠杆,鼓励用户采用蓄冷设备。特别是2011年年初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资委、电监会、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共同制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正式执行,为冰蓄冷市场注入了一支有力的强心针。 
  “这将是强制规定,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项目无法验收,冰蓄冷市场前景必然看好。我们要加快技术升级,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降低工程造价,使冰蓄冷系统通过降低运行费用,让用户切实受益,缩短投资回收周期。”张永铨信心十足,“这些政策未来几年内定能撬动不温不火的冰蓄冷市场,甚至直接改变其走势。”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政务】国资委举办管理局系统 
  6月18日,国资委举办了管理局系统创建节水型单位总结交流会。管理局副局长、委机关节能办主任周勇到会并讲话,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126957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域名:www.gjjnhb.com www.gjjnhb.cn 中文域名:www.国际节能环保网.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